据看看新闻报道,自2025年1月特朗普宣称能“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”起,其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就如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。7月14日,特朗普首次提出“50天期限”,警告普京若在此期间内俄乌不能达成和平协议,美国将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加征100%的关税,同时,白宫官员还透露将对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伙伴实施“二级制裁”。这一消息震惊国际社会,各方纷纷揣度美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仅仅两周后,剧情再度反转,特朗普在“空军一号”上突然宣布,将期限大幅缩短至10天,从7月29日开始计算,截止到8月8日。如此戏剧性的变化,无疑将美俄之间的紧张关系推上了新的高潮。
普京(资料图)
再看看特朗普最后通牒中的核心条款,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双管齐下,意图给俄罗斯来个“下马威”。经济制裁方面,若10天内未实现停火,美国将启动“双轨制裁”策略。一方面,对俄罗斯剩余进口商品,如铀矿、化肥等战略物资加征100%关税。虽说美俄贸易额已从2021年的530亿美元锐减至2024年的55亿美元,这一举措的实际经济打击效果或许有限,但象征意义重大,旨在向俄罗斯传递美国绝不妥协的强硬信号。另一方面,对印度、中国、土耳其等俄罗斯能源主要买家实施“次级关税”,即对这些国家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,税率预计在100%-500%之间。
展开剩余74%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,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分裂态势。俄罗斯方面,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与强硬。克里姆林宫对特朗普的通牒似乎并不买账,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淡定回应称,俄方已对制裁产生“免疫力”,过去三年在制裁压力下,俄罗斯经济依旧能够稳定运转,足以证明其抗压能力。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更是在社交媒体上直言,特朗普这是在玩“最后通牒游戏”,俄罗斯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,每一次威胁只会让战争风险进一步升级。尽管俄方并未完全关闭谈判大门,仍表示等待乌方明确第三轮谈判时间,但坚决拒绝接受外部强加的期限,这种“软硬兼施”的策略,既展现了俄罗斯应对外部压力的坚定决心,也为未来可能的外交斡旋留下了一丝余地。
西方阵营内部,态度也并非完全一致。乌克兰自然对特朗普的强硬表态欣喜不已,泽连斯基第一时间致电特朗普表示感谢,称其为“拯救生命和终止战争”展现出了“明确立场与坚定决心”。在乌克兰看来,这无疑是美国对其坚定支持的有力信号,有望在战场上获得更多实际援助,扭转当前不利战局。但欧盟内部却出现了不同声音,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虽对特朗普的强硬态度表示“积极”,但德国、法国等主要国家却私下担忧次级关税会冲击欧洲自身的能源进口。毕竟,欧盟在2024年仍进口15%的俄罗斯天然气,一旦美国制裁措施全面落地,欧洲能源市场势必受到冲击,引发能源价格波动,给本就脆弱的欧洲经济带来更大不确定性。
经济层面,俄罗斯经过过去三年的努力,已构建起较为成熟的“去美元化”经济体系。能源出口逐渐向亚洲市场转移,2024年人民币结算在俄能源出口中的占比达65%。同时,俄罗斯在粮食、化肥出口方面保持着全球30%以上的份额,这些都成为俄罗斯应对外部制裁的有力“武器”。此外,美国自身对俄罗斯铀矿的依赖度超30%,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500%关税,美国国内核电站运营将受到冲击,这也让普京有理由相信,美国的制裁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阻碍,难以真正落地实施。
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(资料图)
随着10天倒计时的开始,未来局势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。第一种可能是,在最后期限到来前,美俄双方通过秘密外交渠道达成“技术性停火”。这种停火或许只是为了满足特朗普的“面子工程”,在顿巴斯地位、克里米亚归属等核心问题上,双方可能仍存在巨大分歧,缺乏实质性条款,仅仅是为了暂时缓解紧张局势,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,为后续谈判争取时间和空间,但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,概率预计为30%。
第二种可能,若10天内毫无进展,美国大概率会按照通牒内容,启动次级关税制裁措施。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中国、印度等俄罗斯能源进口大国。作为反制,俄罗斯可能切断对欧洲剩余天然气供应,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军事工厂的导弹袭击力度,甚至试射“萨尔马特”导弹展示核威慑力量。一旦局势发展到这一步,俄乌冲突极有可能演变为一场“低强度持久战”,给地区乃至全球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因素,这种可能性较大,概率约为50%。
还有一种可能,考虑到次级关税对美国自身经济的反噬作用,如可能引发全球油价飙升、美股动荡,冲击美国国内经济稳定,特朗普或许会在最后时刻“软化立场”,将10天期限改为“灵活评估期”,重回“边谈边施压”的轨道。这符合特朗普一贯的“交易型外交”风格,但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无疑将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,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,概率约为20%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特朗普向普京下达的这10天最后通牒,本质上是美式霸权逻辑与普京强硬风格的正面碰撞。在这场紧张对峙中,双方都清楚“全面制裁”将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,但受国内政治压力和地缘战略考量的影响,却陷入了“骑虎难下”的僵局。对于普京而言,退让意味着放弃来之不易的战场成果和大国尊严;对于特朗普而言,退缩则意味着失去中期选举的关键筹码。这场看似充满戏剧性的外交豪赌,最终极有可能以“双输”收场——俄乌冲突继续消耗资源、生灵涂炭,而美俄关系也将滑向更深的对抗深渊,让国际社会为地区和平稳定捏一把汗。当“最后通牒”成为外交常态,和平的曙光似乎愈发遥远,而这,无疑是全人类都不愿看到的局面。
发布于:江苏省天津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