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俄罗斯的GDP就跟中国广东省差不多大。2024年,俄罗斯那边的媒体见到中国的电动车跑遍全球,光伏板都铺到中东沙漠去了,忍不住发出疑问:“怎么就轮到中国人领先了,这事为啥不是咱们?”
中国人没有依赖资源,也没指望运气,真正靠得住的是扎实的制造能力、完整的供应链、技术,还有背后的制度保障,硬是一点点走到今天。文章里不玩虚的,咱们就事论事,所有问题都拿出来亮一亮,数据直接写清楚。
到底啥原因,让中国制造越走越顺风,把俄罗斯人都看得只羡慕不敢追?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扯明白。
你以为他们在卷,其实人家在追光
2024年10月,广州,第136届广交会。多了1700多家新企业亮相,大家伙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“新三样”上。
电动载人汽车、光伏组件、锂电池这几样,全球买家都排着队下单哩。商务部的数据摆在那儿,这几样货每年都卖得火热,在中国外贸里头站上了头排。
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有多少?全国一共有603万家搞制造的公司,其中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已经超过51万家,正一步步从传统的“制造”转型到“智造”。
数字其实算不上啥,关键还是得看架构。广交会那边,有4200家企业都被评上了“单项冠军”或者“专精特新”,展台一个赛一个像实验室,展出的产品背后全是硬核技术撑腰。
可不单光是展览会,2023年中国的造船业出口涨了66%,直接让全国出口增速多了1.5个百分点。完工量、接单量、手头上的订单这三项核心指标,全都排老大。
电动车就更厉害了,出口额涨了快60%,销量放眼全球都数一数二。这些数据是中国经济网跟央视发布的。
这些成绩背后靠的是组织的合力。无论是生产、研发、市场推广、售后服务还是物流,每一部分都能迅速响应,没哪个环节能掉队,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跑得这么顺。
工厂这地方,可不光是个拼流水线的场子,更讲究数据化。整个工业互联网系统能随时分配产能,几秒钟机器的状态就传回来。一旦某台设备转速有点不对劲,AI立马能在5分钟内发出维修申请单。谁效率快,谁就能抢占先机。
说到出海这块,第一财经研究院那份数据还真扎眼,2024年中国企业全球化指数飙到571.2,相较2010年翻了6倍不止。外销可不只是单纯卖货,包括海外投资、业务布局、品牌打造一块都没落下。如今不少中国企业跑到全球修工厂、办分部,海外挣的钱可是水涨船高。
大家都发现,现在不仅仅是“货卖到外头”,更关键是“人在国外扎下根,钱也实打实进账”。像是在越南,不少中国牌子把一整套供应链都搬过去了;沙特这边,工程公司直接承包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;欧洲那头,新能源企业也把研发中心都开了起来。仔细看看这些案例,背后展现的都是企业各项能力的齐活。
这些企业不是靠着“便宜”混饭吃,靠的是“技术加上体系”。从一颗小螺丝到一辆完整的整车,从一块普通面板到整条智能生产线,统统都能用中国的货凑齐。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走到这一步,背后都是长时间不间断地投入和积累,靠的不是一阵子的热度,而是长年累月的坚持和深耕。
中国制造这事儿没啥神秘可言,说到底,走的是一套标准化、能被反复验证的流程。下面咱们聊聊别的国家的情况。
全国人民种油田,还不如中国一个省
2017年,俄罗斯的GDP达到1.47万亿美元,这个数字还不如中国的广东省。而且在当年,俄罗斯财政收入里有40%都得归功于石油。经济架构一目了然,实打实地吃资源饭。
普京可不乐意看到这种局面。2018年这会儿,他立下目标,想着2024年让俄罗斯挤进全球经济前五名。
怎么算都明白:要想六年里把经济翻一倍,年均得涨过12%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的数据,2017年实际上也就涨了1.4%。现实这不,偏离了预期。
问题出在哪里?说白了,产业类型太单调。2017年那会儿,俄罗斯投的钱大头都砸在燃料行业,占去固定投资的68.7%。反观农业吧,才可怜的1.3%;轻工业更惨,只有0.2%。教育这块投资不上去,实验室设备陈旧,想搞点科技创新,都没那条件。
再瞅瞅就业这块。2024年,制造业的打工人占比才13.3%,创新方向吃饭的人数也从10年前的13.7%缩水到7.7%。搞科研的更不景气,从4.1%掉到1.8%。
轻工业可以说是惨兮兮。家用电器、纺织还有日常用品这些市场上头,进口占了八成以上。俄罗斯自家的服装品牌基本难觅踪影,柜台上摆的清一色是外来的牌子。最要命的是,俄罗斯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知名度低,影响力提不上去。
按理说,加大科技投入本该是破局的路子。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显示,俄罗斯高校那设备老旧得很,老化率已经超过50%。科研院所的经费这几年还在不停缩水。普京确实想给500万户居民改善住房,一心盼着养老金能水涨船高,可资金还是被优先拉去给能源产业兜底,剩下能用在百姓身上的其实没多少。
市场还没完全放开,外资公司想进来门槛高得很。法律那块也是雾里看花,看不清楚。融资这条路,可选的不多。各地政府各忙各的,政策落地也参差不齐。搞了那么多特区,成效还是一般般。哪怕真心想转型,执行上跟不上,钱也没及时到位。
2024年目标眼瞅着到头,这成果咋说呢?GDP翻番没见着,产业结构也还是老一套,技术创新没啥大进展。能源还是靠进口,产业多元化那事儿大多悬着没落地。宏观层面口号喊了不少,具体落实到微观上却静悄悄。
这一年咱们中国制造已经混到全球产业链的前头去了。说到制造,那可不是光动动嘴皮子的活儿,是得真金白银去铺路,调配人手,还得砸钱、磨体系。俄罗斯这边有资源不假,人也不少,不过就是差那么一套成体系运转的闭环。
别着急下定论嗷,得看看企业家们出国门是咋搞的,这又是一码事了。
以前是把货卖出去,现在是把话语权收回来
2024年,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全球化指数报告,中国企业拿到了571.2分。和2010年对比,直接翻了快六倍,可见这背后靠的是系统化“出海”。
你问啥算系统?其实新能源行业就是个活生生的范本。中国现如今是全球电动车、光伏和风电设备的生产大户,数量那是杠杠滴,关键咱还玩得转技术。像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隆基绿能、金风科技这些知名企业,出国门可不止是把产品卖出去那么简单,人家在国外扎根,布局一整套的产业链,搞的是体系化发展。
2024年前三季度,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总额到了1.88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5%。这可不是一箱箱往外运的传统外贸,玩的是数字平台的流量游戏。AI那边挑着产品推送,翻译、结算这些也都自动搞定,物流全流程都是标准化流程,省心多了。
现在,服务这块儿也有新的玩法。中国公司在中东、东南亚、非洲都建了本土研发中心,直接招当地人,组建自家网络,产品规格怎么用怎么调,完全根据当地需求来。这样一来,不再只是抡着“出口”这杆大旗,而是走本地化运营的路子了。
说起文化产品,这也是现在的当红选手。就拿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来说,还没上线呢,海外预售就突破了300万。网络小说、短剧、动画片、手机游戏,这几样都开始火力全开。文化出海这事儿,不光是内容火,平台、版权、运营、技术,全流程一条龙,样样都得跟上。
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也慢慢坐上了制定技术标准的“主桌”。你看,无论是智能家电、新能源,还是工程机械这些领域,中国参与国际标准项目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。原来只是跟着别人混,现在可是要当那个定规矩的人了。
说说俄罗斯这边,2024年他们的主要出口还是原油、天然气、金属矿产和军工装备这些。品牌在全球露个脸都难,出海的企业数量本来就不多,扎根国外市场的能力基本没有。
俄罗斯公司想往海外发展,碰到的难题一大堆:体系不健全,人才储备也薄弱,品牌影响力不咋地,合适的运作机制也没几样。数据管理、合规要求、本地文化、法律法规,这些都得重头学起。中国这边企业这十年可没少折腾,体系和经验都差不多已经跑顺了。
说到底,全球化可不是简单地换个地方卖卖货,关键是借助别人的市场来提升自家本事。
制造业能强大起来,其实靠的是整盘棋都要下得精。谁能把供应链控制得稳当,谁的话事权就大。比拼的不是哪家动作快,得看谁布局到位,更扎实。
归根结底,这可不是拼谁力气大的比赛,讲究的是体系谁更完善。俄罗斯那点事儿,咱们得再琢磨琢磨。答案,其实这里头已经说清楚了。
参考资料:
“为什么偏偏是中国人,而不是我们?” .环球时报.202.12.16
两万字!任正非媒体群访完整记录.观察者.2019-05-21.
中国制造向高端攀爬.经济日报.2024-10-22.
漂洋过海,中国品牌迈向全球的“闯劲”和“创新”.中国发展改革报社.2023-05-12.
天津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